彭良友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长期致力发展系列数值方法精确求解少电子原子分子体系的含时薛定谔方程,开发了数套大规模并行计算程序,部分程序的运行效率和计算精度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此次他们将氦原子双电离的程序分别拓展到能精确处理任意偏振光下电离时的非偶极效应以及高强度XUV脉冲下的双电离过程。
课题组在微腔激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超高品质因子回音壁光学微腔,首次实现了可重构、超低阈值的自发对称破缺激射。课题组将该概念引入到增益微腔,实现了自发对称破缺的手征拉曼激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课题组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箱鲀鱼形态及其侧线分布,并根据研究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处理,研制了一款搭载有由压强传感器阵列组成的人工侧线系统的箱体机器鱼。相关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于机器人研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宋柏与合作者再次于Science杂志报道了有关新型超级导热材料的最新发现。这一次的超高热导率材料是半导体立方氮化硼晶体。实验上通过同位素富集把热导率提高约90%,这也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同位素热效应。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杨槐教授团队通过在液晶聚合物表面选择性涂敷聚多巴胺(PDA),利用聚多巴胺的红外光热效应以及巧妙设计的聚合物薄膜自遮挡效应,实现了液晶聚合物薄膜在红外光下的持续振动。考虑到红外光是太阳光的主要成分,该原理被进一步应用,成功制备了由聚焦太阳光驱动的发电装置。
课题组提出一种改性的压电超声复合振动方法,可在变温条件下准确快速地测量材料的模量(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损耗(拉压损耗、剪切损耗)。其测量精度比美国ASTM现行标准(ASTM1875)高一个数量级,测量时间只需2秒,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将取代ASTM标准成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最常用的模量损耗测量方法。
段慧玲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下固液气界面力学研究,发现其表面特殊微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液气界面能力,揭示了槐叶萍表面微结构的设计原则与其表面气层稳定性的力学机制,制造了人工仿生槐叶萍表面,完全实现了天然槐叶萍的稳定液气界面功能。
乔杰表示,这项研究为了解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以及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目前严峻形势下对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她认为截止目前尚缺乏能够有效支持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靠证据。
研究首次解析了人源IgM-Fc(Fcm)五聚体/J链/分泌组份三元复合体整体分辨率为3.4 Å的冷冻电镜结构。包括IgM-Cμ4结构域、J链、pIgR/SC-D1结构域等在内的中心区域分辨率达到3.0 Å以下,可以清晰看到关键氨基酸的侧链信息。
研究揭示机动车尾气的光化学氧化促进大气新粒子生成,进而导致我国城市地区霾的形成。研究显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大气具有很强的超细颗粒物生成潜势,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是造成大量超细颗粒物生成和增长的元凶。
《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北大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唐世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于新型谷氨酸探针iGluSnFR,实现了对清醒猕猴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双光子树突成像,并获得了单个V1神经元树突上兴奋性输入的精细时空功能图谱。
该研究利用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首次绘制了食蟹猴卵巢的单细胞衰老图谱,同时利用人类卵巢细胞研究体系,发现增龄伴随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灵长类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课题组发现,当大鼠暴露在空气中有毒物质如蓖麻毒素、内毒素、臭氧以及二氧化碳时,会通过呼出气实时排放特征性VOC组分。课题组利用该发现的原理方法,集成活体大鼠、呼出气采样与VOC在线监测创建了空气综合毒性在线监测RSTair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呼出气VOCs浓度的变化可以预警所呼吸空气毒性的变化。
课题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系统探讨了全球范围内原始森林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模式及相关机制。本研究为理解原始森林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如何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该研究综述回答了近年来有关全球植被是否变绿的争论以及全球植被变绿主要驱动力的争议,推动了从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视角研究植被变绿及其影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植被和全球变化学科内涵,还为应对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课题组多年专注我国“食管癌精准防控策略”的人群与临床研究领域。本研究进一步实现了“临床机会性筛查”工作中所必需的精准转诊,为食管癌的机会性筛查工作在我国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理论前提与实用的风险分级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与公共卫生意义。
研究组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多套融合遥感信息的土壤水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和陆气耦合模式模拟,系统探讨了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提前对夏季土壤水的滞后影响。研究揭示了北半球春夏季节间植被动态和水循环复杂的交互作用,为准确预报夏季极端干旱和高温热浪事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DDR在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揭示了去泛素化酶USP38参与DNA损伤应答的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泛素化修饰和乙酰化修饰之间的作用关系,阐明了USP38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调节肿瘤细胞对于放化疗敏感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