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7-3
(李丁 王庆厚)“我从小就有两个梦,一个是清华梦,一个是从军梦。”邢国卿说,上清华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从军则更多是受到当过兵的爷爷的影响。但这个北海舰队某基地学兵三大队的带兵班长没想到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如此曲折。
2007年夏天,邢国卿以682分的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如愿成为一名国防生。
第一个梦想很快就实现了,邢国卿各项成绩全优,被评为“训练标兵”,他喜欢运动,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他甚至咬牙坚持,用4小时45分钟跑完了42.195公里全程。不出意外,他毕业后就会顺利进入部队。但他没想到自己就碰上了“意外”。
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作为主力队员的邢国卿不幸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不得不休学治疗。
因为受伤休学,他耽误了很多课程。尽管很努力,邢国卿还是有一门课《机械设计基础》考试成绩不及格,毕业时不但没有领到毕业证,国防生资格也被取消。梦想瞬间破碎,如同晴天霹雳,给了邢国卿沉重的打击。
“拿不到毕业证,不算圆清华梦。”他决定留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补课。他在一家顾问咨询公司找到工作,月薪6000多元,不到一年就被任命为项目经理。从公司到学校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邢国卿白天忙工作,下班后赶去学校补课,下课后再坐两个小时地铁回到租住的房子。
经过一年勤奋补习,邢国卿终于拿到了“迟来”的毕业证。“我的从军梦就这样终结了吗?”一想到和自己同期考取清华国防生的同学,有的分到基层当连长,有的到了大部机关,有的去了科研院所,邢国卿心有不甘。
他找到学校选培办陆主任,询问有没有机会重返部队。陆主任建议说:“你符合从学校报名入伍条件,但你要想清楚,你现在不是国防生,到部队不是干部,是一名义务兵,你能不能接受?”
“能!”邢国卿的回答简洁干脆。
2013年9月,他报名参军,走进了被誉为“水兵摇篮”的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学兵一大队。初入军营,邢国卿发现自己的年龄比有的干部还大,身边的战友也都比他小4岁到5岁。但他从不后悔,反而把落差当作动力。新兵连3个月,他每天都坚持跑10公里,一早一晚加练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
“我对这身军装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曾经脱下过。”他说。
新兵结业考核,邢国卿的体能、队列、战术等各项成绩全优,入伍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随后他被分配到新训单位带兵,邢国卿开始了自己的“士兵突击”——徒步野营拉练,他主动报名参加“尖刀班”;心理行为训练,他率先挑战极限;反恐防暴训练,他是第一批演练人员。
“在邢国卿身上,没有想象中大学生的骄、娇二气,更多的是一股子虎气和拼劲儿。”大队政委姜岩说,邢国卿的综合素质很全面——训练场上,他既是基准兵也是教练员,善于给新兵进行动作示范;比赛场上,他既能当主力队员也能当裁判员,带领学兵队多次获得篮球、足球联赛冠军。
去年年底,大队安排邢国卿兼任教研室教员,负责海军初级预选士官的柴油机专业教学任务。他不负众望,引入大学里问答式、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深受学兵好评。在两次柴油机专业考核中,他所教的班次均名列第一。
“邢班长,你当两年兵后打算干什么呀?”邢国卿原想圆了从军梦,退伍考公务员,留在北京工作。但面对新战士一次次的询问,他犹豫了。
他的大学同学大部分都已是上尉军官,邢国卿开玩笑说,这两年要是搞个同学聚会,见了面,他要给每个同学敬礼、喊“首长好”。
邢国卿觉得自己的军旅梦才刚刚开始,再加上他所在大队的两名主官都是从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再一次坚定了他把从军路一直走下去的信念。当又有战士问他将来的打算时,邢国卿笑着说:“我希望在部队长期奋斗下去,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驰骋大洋的驱逐舰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