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清华大学化学系三位校友获奖

近日揭晓的“2019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授予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除了我系李必杰副教授获奖之外,从我系毕业的三位校友吴宇恩、洪文晶和闫强荣获该奖项。

 

吴宇恩授奖理由

开发了系列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为重要能源小分子的活化提供了新的材料数据库。

个人简介和主要成果

吴宇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获奖人自2014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开展工作以来,发展了全新的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的合成方法,首次将金属载量从1%以下提升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5%以上。基于对配位与成键的精确调控,实现了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精确配位结构的调控,从活性、选择性、稳定性上实现了调控与优化。面向燃料电池、电解水等重要能源过程开发了系列单原子催化剂,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和成本。

获奖人于2015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项目资助并任首席,2017年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资助。担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Small Methods客座编辑、《无机化学学报》青年编委等,内燃机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委员。于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

 

洪文晶授奖理由

发展了基于自主研发仪器的单分子电子学器件动态构筑和定量表征技术,在单分子电输运中量子干涉效应的检测、调控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原创成果。

个人简介和主要成果

洪文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于2007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于2009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于2013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此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并担任研究组长;2015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获奖人主要致力于单分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和精密科学仪器研发,自主研发了可实现单分子器件动态构筑和高灵敏度智能化测量的精密科学仪器,发展了基于电学测量的单分子定量表征技术,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实现了单分子器件电输运中量子干涉效应的检测、调控与应用,并将单分子电学测量技术拓展到电场催化、环境传感、药物作用等研究领域。

获奖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2018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闫强授奖理由

发展利用气体精确调控、构筑功能材料的新理念,开辟废气转化与应用的新思路。

个人简介和主要成果

闫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

获奖人主要围绕智能大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组装方法学开展系列研究工作。率先提出气筑材料的新概念,发展利用气体作为主要基元构建功能材料的通用策略,为工业废气高效利用与转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获奖人于2019年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